新能源技术的起因(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是以什么理由为标志的?)

2024-06-30

奇瑞新能源汽车会自燃吗?

1、奇瑞新能源汽车自燃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虽然自燃事件并非普遍发生,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其可能性。首先,自燃的最大诱因可能是片面追求续航和能量密度。为了增加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汽车制造商可能会采用高能量密度的电池,然而这种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热量,从而增加自燃的风险。

2、在追求续航和能量密度的过程中,奇瑞新能源汽车的自燃问题可能源于多种因素。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在首届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安全技术创新大会上强调,纯电动车面临五大核心焦虑:里程、安全、充电、价格,以及电池处理的后续问题。安全问题尤其突出,很大程度上源于对长续航里程的过度追求。

3、由于充电器接有负载,在连接电源时会产生电火花或干扰脉冲,有可能导致车辆的某个部件产生故障2充电器的金属外壳如果连接了保护零线国标为黄绿双色线,放在干燥的水泥地面上是可以充电的。

4、买车的时候还有一定的补贴能落实到客户的手上,也是考虑到新能源汽车比汽车更优惠一些,所以才会考虑电动车。等到长时间开新能源汽车以后,才能意识到充电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尤其是在跑高速的时候,都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等待2~3个小时才能把新能源汽车充满电。

5、主要原因是北汽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不行,北汽新能源汽车在宣传渠道和范围上也有所不足,没有做好广告和公关的宣传。导致了车辆销售压力巨大。

6、就拿一辆续驶里程为40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来说(PS:400公里续航里程已经大家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最低标准),磷酸铁锂电池完全充放电可以行驶80万公里。

乱花迷眼的智能驾驶落地之战,传统车企却要以“稳”取胜

1、相比马斯克,何小鹏对自动驾驶的认识更加理性,他将L5级自动驾驶分为了软件开发和技术落地两个层面来看的,认为技术层面的开发在短期内是可行的,但技术的落地至少还需要3-5年时间。

2、从驾驶算法,交通法规,再到智慧交通所需的V2X基建等各个层面来看,目前L4/L5级的自动驾驶技术还尚不具备落地的条件,因此现阶段量产车们大多搭载的都是以“车道保持功能+自适应巡航系统+主动刹车”等为基础的L2级驾驶辅助技术。

3、在余凯看来,自动驾驶在未来10年的发展终局就像是“人骑马”,可以实现自动驾驶,但人车也是配合的,而最终的责任归属仍属于司机。 事实上,当下尽管有车企已经落地了L3级自动驾驶功能,但也可以看到其非常严苛的使用条件,这与“让更多人使用起来”就有着天然的矛盾。 但不论取舍与选择是什么,以人为本都应该是核心。

4、如果没有华为,赛力斯的命运很有可能跟大部分腰部新势力一样平庸无奇:无论是在美国硅谷做研发的陈年历史,还是以工业0标准打造的两江智能工厂,又或是纯电动和增程式的双平台,在乱花迷眼的时代,这些都不足够让人们信服它的竞争底气。 如今,华为调动一切资源来“关怀”之后,赛力斯似乎更动弹不得了。

5、所以,AI真正落地,再怎么强调数据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但现实有个问题,但资本和媒体的关注点在算法和算力上,而作为三要素之一的数据一直被剥离在“人工智能”之外。

纯电车和混动车的决裂,从抢充电桩开始?

可是到了高速甚至是高原高速,当充电桩成为稀有物品,用车强度也越来越大时,纯电动车和混动车的充电矛盾就越来越深,尤其是像蔚来这类自家充电桩被混动车占用的情况下,车企优先让自家纯电车充电也是情理之中,毕竟混动车在高原和高速地区没电了还有油,而纯电动车没电那就啥都没了。

很明显,该站点的意思就是快充桩是为了纯电车而建,这更是加剧了纯电车主与混动车主之间的矛盾。混动纯电积怨已久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纯电车与混动车主的交锋是2022年国庆节的一则消息。

于是呢,纯电动汽车用户就极度不爽了,纷纷在网上发帖谩骂“混动车占领充电桩”的行为。——于是呢,就有了上海某知名汽车媒体的这篇文章。

两者本应该携手共进,加速旧能源汽车的退场,但不知从何时起,纯电车主与混动车主开始频频反目,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一根小小的充电桩。近日,有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发博称:广州蔚来车友在新疆自驾游途中,在蔚来的充电站遇到了两台插电混动车充电,占用了该站点仅有的两根充电桩。

中国电动车点错科技树?奔驰重回燃油车,国产新能源要黄了吗

最近关于咱们国家电动车,是不是点错科技树这个事情呢,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起因,就是奔驰宣布回归燃油车的研发。因为之前,他们说了2035年、2030年,甚至还有更激进的2030年以前,就开始停止燃油车的研发了。现在欧洲几个主流大车厂,又宣布开始回归燃油车的研发。

回到燃油车部分,大众集团将宝主要押在了旗下5T和0T的全新发动机身上。其中5T已经在国内装车,这一波“特供”直接将海外高、低功率的科技树“点满”。或许还能凭借插混用在奥迪旗下中低端车型上。更大的惊喜还得看第五代EA888发动机的国产。根据时间表,这一发动机大概率会在今年上市。

其实际上,现在日系在这块,早早就做了新能源的一些储备和转型,但是他们貌似科技树点的有点歪了。押宝到了氢能源,包括油混做的也还行,而德系美系,虽然也在做新能源。

夏季来临,又一国产新能源汽车“自燃”,电动车安全强制标准出台_百度...

1、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解决好电动车安全性、可靠性的问题,避免类似起火、自燃的情况,5月13日,《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出台,对新能源电动车从整车、电车、电动客车三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从概率来看,纯电动汽车发生自燃、起火的几率,是要小于纯燃油汽车的。不过,更低的起火概率,并不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要更安全。因为一般来讲,燃油车在自燃或者碰撞后的燃烧过程中,车辆火势蔓延的速度是比较慢的,给车内的乘员留下了一定的自救时间。

3、从上表可以看出,进入夏季后连续发生多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这也跟夏季气温升高有关系。事实上,据相关专家表示,热滥用(即过热)的确是造车电动汽车自燃的重要原因,热失控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机械滥用(外力碰撞导致变形)、电滥用(外部短路、过度充放电)、热滥用和内部短路。

4、目前,全国各地夏季来临,电动车也随着天气变热逐渐“躁动”起来。自2020年5月起,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79起安全事故。在已查明起火车辆状态中,58%的车辆起火源于电池问题,19%的车辆起火源于碰撞问题。这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和安全问题。